無菌保障的風險要素分析—人員、設備、物料

無菌產品的高風險潔凈區一旦發生微生物監測超標或是長霉菌,將對無菌產品的無菌保障帶來極大的風險。為此,首先需要分析可能導致微生物監測超標的人、機、料、法、環等各環節是否引入污染風險,其次如果能找到確定的污染來源及原因當然是最好的結果,但往往居于微生物污染的不可重現性和隨時間推移找到的證據鏈越來越渺茫,這時就得針對可能引入污染的各種途徑采取有效的切斷措施,并對可能的人員、區域、水、環境和物體表面加強清潔消毒,以避免造成后續無菌風險沒有控制和消除。下面就根據風險分析的魚骨圖工具對人、機、料、法、環存在風險進行頭腦風暴,并對風險要素一一分析,分享如下:

1、人員

2、機器

3、物料

4、方法

5、環境


1、人員“無菌操作

?

一是分析人員無菌操作的規范性,可通過回放AB級核心區人員的提供操作視頻,如是否動作幅度過大、過快,是否有經常人員手部在瓶子上方跨躍操作,是否干擾動作過多,如加膠塞或加藥粉動作不規范等;


二是開RABS門次數較多,是否有炸瓶處理,是否灌裝不順經常開門干預;

?

三是人員手動裝機是否動作過于復雜、裝機時間過長,物料如原輔料、瓶子、膠塞等傳送過程中人員處理不規范,是否清潔消毒到位;


四是人員在AB級核心區的設備清潔消毒、墻面地面天花板等清潔是否按規定的SOP程序規范執行,有沒有該清潔到的則遺漏了,有沒有本應清潔三遍的結果只草草清潔了一遍等。


2、更衣

?

回顧人員是否參與無菌操作更衣的更衣確認是合格,直接提供操作人員是否參與過培養基模擬灌裝驗證,是否進入AB級核心區的部分人員近期有過表面微生物監測超趨勢或超限度。檢查無菌手套、胡須罩、眼罩、口罩等是有破裂,消毒乙醇是否有異常,無菌服是否滅菌正常,人員在更衣過程是否規范無異常。按規定進入潔凈區的人員應對手部進行清洗、干燥和消毒,人員是否均規范做到位。車間管理人員還應加強更衣規范性檢查與控制。


3、個人衛生


調查進入AB級核心區人員個人衛生狀況,是否勤洗澡、勤洗頭發、勤換衣服、勤剪指甲,是否按規定不化妝、不配戴飾物,身體有傳染病、傷口或感冒應主動報告并評估是否能允許進入潔凈核心區內,人員是否有每年至少一次的健康體檢。如果員工住單位宿舍,也可順便在檢查房間衛生時檢查是否房間干凈整潔,衣物是否勤換洗,是否有霉味。如果個人衛生不注意,有可能帶到車間內導致微生物或霉菌污染,特別在南方的梅雨季節,要制訂防霉、防潮管理程序并嚴格執行。

?

4、培訓

?

應該經常對員工進行微生物、無菌操作規范的培訓,人員更衣確認和參加培養基模擬灌裝驗證要嚴格要求,新員工進入AB級核心區必須是考核合格的,所有進入潔凈核心區的提供、QA、QC、維修等人員均應嚴格遵守AB級核心區的規范管理制度。人是最大污染源,人員的無菌操作保障意識和實操要不斷練習和提高相應水平。培訓不能流于形式,不能遺漏或考核放水,無菌產品人命關天,來不得半點馬虎。


二、機器

?

1、衛生死角

?

AB級核心區內有些衛生死角可能導致微生物的污染,應該積極排查。比如,一是有些不能滅菌的部件或物品,如隔離器手套、稱重天平、灌裝機的部分非金屬部件或墊圈墊片、吸膠塞星輪、檔板等,還有原料桶外表面和監測用培養碟;二是如灌裝機下面的技術夾層的設備部件或機臺下表面是否無菌,可取樣測無菌;三是回風道、地板、人員鞋底、層流小車密封部件等;四是否有廠房沒有密封的小孔、小洞、裂縫,如燈具是否夾層漏水、漏氣等。


2、設備順應性


有時提供過程中干預動作過大、頻次過多會增加微生物的污染風險。如灌裝時經常破瓶,倒瓶,卡塞掉塞,設備故障停機,灌裝量不穩等,為處理如停機等異?;蚬收希@會增加人工去干預的機會,如夾子處理倒瓶炸瓶,手套會跨躍到敞口瓶子的上方,又如搞不定故障時還會增加開RABS門的機會等。有些操作動作也會增加風險,如調壓塞,刮粉,多次調裝量等。這些都應在批記錄中進行詳細的記錄,以便在出現產品污染時可以追溯加以調查分析。


3、環境監測儀器

?

有時離線的粒子計數器也會帶來微生物的污染。比如是剛從其它車間轉過來的,傳遞時是否充會外表面消毒,是否清潔干凈,儀器是否有伴隨微生物污染的其它風險。平時使用完后,是否按程序進行清潔消毒,車間員工是否因為是QC的儀器就偷懶或干碎不去清潔,如不移出會放AB級核心區的哪個位置,是否有引進微生物污染的其它風險。


4、洗干衣機


洗衣雖然是清潔衣服的重要環節,但如洗干衣機日常管理不到位,也是有可能引入風險。一是排水閥、過濾網是否定期拆下來清洗,是否是復雜的滾筒或洗干一體機,是否洗衣結束后會開啟晾干,是否會有積水在洗衣機底部而滋生微生物,針對此環節可增加用清毒液定期清洗洗衣機等有效措施,如D級和D級以上潔凈區洗衣機至少每兩月用洗衣機機槽清潔劑清潔一次和使用消毒劑浸泡消毒洗衣機一次,梅雨季節縮短到每月一次。

?

三、物料

?

1、原輔料

?

原料、輔料的無菌或微生物限度需要調查分析,是否物料本身帶入的。是否會在傳遞過程中帶入風險,如無菌分裝藥粉的外桶是否清潔消毒到位,所使用消毒液是否除菌過濾。另外,檢查藥粉桶外、內蓋,是否有松動、不密封情況,是否取樣后密封完全,會不會在取樣環節引入污染風險。

?

物料可分三個方面進行管理:一是接收物料的管理。接料人員接收物料時,應檢查物料是否有長霉菌,或外包裝破損應拒絕接收。二是物料使用過程的管理。提供車間使用原輔料前,應先確認環境的溫濕度符合潔凈室控制要求,方可打開原輔料包裝。另外,原輔料的使用過程,要及時扎好原輔料包裝袋袋口,防止剩余原輔料吸潮和霉變。退回倉庫的原輔料應有雙層塑料袋包裝。三是存放物料的管理。首先,提供車間存放物料的管理。潔凈區應不能存放過多物料,防止造成衛生死角,每工作日應當對存放的物料進行檢查,發現物料受潮或霉變,應啟動偏差程序,并即時將物料轉移出潔凈區,使用殺孢子劑溶液對環境進行強化消毒處理,以防污染菌擴散污染其他物料。其次,倉庫存放物料的管理。倉管人員應抽查各個庫區物料情況,規定定期抽查物料儲存狀況。梅雨時節應加強巡檢,若發現受潮或霉變物料,應啟動偏差程序,并即時將物料轉移隔離,經QA確認后按照不合格品進行處理。

?

2、消毒劑

?

調查使用消毒劑的種類,是否每月交替使用不會產生耐藥。消毒劑是否在有效期內,可能在過濾或傳遞環節過程中被污染。過濾的濾芯完整性是否檢查,過濾裝配過程、過濾過程是否規范。消毒劑的濃度、效力、殺菌范圍是否經過驗證。消毒劑本身是否存在各種類微生物,是否微生物負荷就很高,微生物、內毒素等安全性指標有在質量標準中做內控規定到位。霉雨季節,需要用殺孢子劑溶液加強消毒,避免霉菌滋生。

?

3、清潔工具

?

一般AB級核心區內的清潔工具較為簡單,如絲光手巾、不銹鋼盤、T字不銹鋼架、酒精噴壺等,檢查清潔工具是否清洗干凈,是否滅菌,拆開是否完整,傳遞是否規范,噴壺內酒精有無被污染,清潔過程是否嚴格按SOP操作,絲光手巾沾洗消毒液是否到位,員工在清潔機臺、設備、墻、地面、天花板等區域是否規范等。

?

4、培養碟

?

培養碟有沉降菌、浮游菌、表面微生物碟,需要檢查使用的培養碟是否在效期內,從QC如何傳遞到車間的,是否有放置過夜情況,傳遞過程中是否檢查外包裝的完整性,無漏氣無破裂,放置在緩沖間或傳遞窗中的溫度是否有保證,使用前是否檢查有無冷凝水,從外圍一級一級傳入AB級核心區內,是否按程序脫包,是否按程序進行外表面清潔消毒到位,在潔凈區內拆包使用時是否規范,開蓋監測是否按規范操作,收碟時也按要求進行。最后分析調查沉降菌、浮游菌、表面微生物監測結果,是否環境、表面等符合相應級別的標準,是否有超標、超警戒限、行動限、超趨勢的情況,分析對微生物的污染的要關性。

?

5、過濾器

?

非終端滅菌的產品,如凍干或水針,往往會有兩道0.2цm的過濾器,微生物污染有沒有可能兩道過濾器漏了,可經過回顧過濾器是否完整性檢漏通過了,有沒有可能過濾器的濾芯裝反了,有沒有可能過濾器的離線或在線的高壓滅菌出問題了。還有是否可能洗瓶子高溫燧道滅菌的空氣過濾器不完整,或是沖氮產品的氮氣過濾器出問題了,有沒有可能凍干機的壓縮空氣或沖氮過濾器有不同程度的泄露。總之,無菌提供中直接接觸產品的過濾器要一一調查分析,不漏過一個隱患。

?

6、無菌手套

?

無菌手套也是主要影響因素之一,一是人員更衣使用的無菌手套,另一個是RABS的手套。首先,更衣無菌手套要對供應商進行審計,追溯無菌手套是怎么提供出來的,國產的無菌手套往往并不是太好用,容易破裂。較好的一些無菌手套來自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但來的手套怎么保證無菌性,大多數廠家是拉去鈷60照射,但其照射劑量是否經過驗證,要追溯到前端的批照射記錄。無菌手套入廠后,要按要求取樣做無菌檢測,也算是多一道保障。另外,無菌手套是否會破裂,使用前要檢查包裝的完整性,但有些針眼的微漏是很難發現的,所以定期的檢漏也是必要的。有些手套會出現不同數量的白點或黑點,會不會導致滲漏,會不會掉下來可見異物顆粒污染產品,這也是要關注的。進AB級核心區的無菌手套應該是一次性的,重復使用不允許的。當然,也會用到一些能濕熱滅菌的手套,但其使用時進行操作會有些不太方便,如出現微生物污染,也得調查其滅菌過程是否異常。

?

其次,RABS的手套也是要檢查其無菌性和完整性的,無菌可通過擦試進行,RABS的手套往往伴隨車間整體消毒時進行的手套消毒,有些材質好的手套耐濕熱滅菌,有些則不耐,要區別處理。要制訂定期更換RABS的手套的周期,提供使用完需要切底的清潔消毒,為及時干燥消毒的手套,可用無菌壓縮空氣吹干或讓RABS手套均充分展開自然晾干,不能有沒展開的死角沒有干透,有水的死角是很容易滋生微生物的,所以也要做這方面的調查。

?

7、工衣

?

使用工衣是否符合GMP的不脫落纖維等材質標準,是否確定工衣清洗、滅菌次數和更換周期,是否沒有破損、滲漏等,進AB級核心區的工衣滅菌是否合格,工衣脈動真空和干燥程度如何,人員工衣進行表面微生物監測的結果,分析調查。梅雨季節,工作服的清洗需使用抗菌洗衣液,AB級是每班次一套不重復利用,C級區、D級區潔凈服是否至少每月滅菌一次,如果返潮工衣當天應重新清洗、干燥。

?

8、注射用水

?

無菌提供過程中使用到的注射用水,有配液用的物料,有清洗配液罐和凍干機的,還有配制消毒液用的。一是配液用的注射用水要對其使用點定時監測,有些注射用水要需要貯存在罐內進行冷卻到工藝的溫度要求,如2-8℃或15℃左右,你想從80℃以上的高溫降低到這么低的溫度,這就需要驗證時冷卻時間和冷注射用水的貯存有效期,是否會貯存過程中超過過濾前的微生物負荷,這也是要考察的。配液用的注射用水量是否會超過過濾器的載量,導致無菌風險,這也是要驗證的。二是清洗配液罐和凍干機的注射用水,進行CIP的用水量是否合適,有沒有可能注射用水微生物負荷過高導致無菌風險。三是配制消毒液用的注射用水,也要保證配制、過濾過程中的微生物負荷過高或是過濾后消毒液有無菌污染的風險。這些環節都是要調查取樣的,排除注射用水不會污染到產品和環境。

?

9、公用介質

?

無菌提供過程中使用到的公用介質主要有壓縮空氣和氮氣,從氣體源頭開始調查,如使用外購罐還是空壓機或制氮機,進到AB級核心區的管道是否有滲漏,使用的除菌過濾器是否在效期內,濾芯完整性是否檢測,過濾后管道的無菌性怎么保證,過濾后氣體是否根據風險定期監測無菌性,如分裝無菌粉針劑時產品需要沖氮使用的過濾器,還有無菌凍干或水針過濾藥液用的過濾器,需要每批做濾芯完整性;有些如配液罐或凍干機等輔助過濾器,則定期測定濾芯完整性就可以了。